最新动态

为儿子攒下1800买手机 不料孩子悄悄换成更适合打游戏的二手机型……

2025-02-21

  

  欧阳女士住在沙坪坝的阳光家园公租房。今年6月,她为儿子购置了一部新手机。然而,前不久她意外发现,儿子现在用的并非当初购买的那一部。

  

  

  

  

  

  欧阳女士的大儿子小文刚满16岁,正读高一。考虑到住校需求,在他生日前夕,家人商量后,花费1800元给他买了一部华为荣耀新手机。11月初,小文打电话说手机摔坏了。经询问,欧阳女士才得知,由于原手机不适合打游戏,10月底时,小文便将这部手机带到小区内的京品优选门店,换了一台更适合玩游戏的“黑鲨”手机。

  

  

  

  

  欧阳女士表示,那台被换回来的“黑鲨”手机明显有过使用痕迹。她和丈夫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,一家人省吃俭用才攒下钱给小文买了新手机,没想到他为了玩游戏,竟悄悄换了台旧手机。这令欧阳女士十分气愤。

  

  

  

  欧阳女士意识到,小文作为16岁的未成年人,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他瞒着父母进行的交易是否有效?于是,她与商家沟通,希望换回原手机,但遭到拒绝。

  

  

  

  记者找到了这家京品优选商店,工作人员称老板不在。通过电话联系到柏老板后,他表示当时并不知道小文是未成年学生。

  

  

  柏老板解释,小文的原手机以700元售出,而他卖给小文的二手手机市场价也是700元。他已经多次与欧阳女士协商,并建议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。

  

  

  就此事咨询法律人士后,徐斌律师认为,尽管小文已满16岁,但尚未工作,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。他只能进行与其年龄、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。此次换手机的行为显然超出了他的权限,且事后小文也感到后悔。

  

  

  

  欧阳女士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,她坦言平时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,从未向他透露过家庭经济状况,导致小文对此一无所知。

  

  这一事件提醒家长们,在关注孩子学业的同时,也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,让他们了解家庭的真实情况,从而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,促进健康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