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动态

校园惊现“死亡游戏” 隐藏致命危机

2025-03-31

  本文转自:科技日报

  “危险游戏”在校园中重现

  隐藏着巨大风险

  

◎本报记者 王姗姗

  最近,记者观察到一款名为“死亡三秒”的危险游戏正在一些中小学流行。这种所谓的“死亡游戏”究竟是什么?为何会有学生愿意尝试这种充满危险的游戏呢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曲姗。

  曲姗表示,“死亡游戏”并不属于真正的游戏范畴,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个学生快速用力按压另一个学生的心脏部位,使被按压的学生体验到窒息缺氧的感觉。由于未成年人难以精确掌控按压的力度和时间,这很容易导致被按压者出现心血管抑制、脑部供血不足等情况,进而可能引发全身剧烈抽搐、短暂失去意识、产生片刻幻觉,甚至可能导致全身器官功能停止等严重后果。此外,一旦受到伤害,参与该游戏的学生可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,形成心理阴影,严重的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。

 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,“死亡游戏”也被称为“闭气窒息游戏”,最初起源于东南亚地区的青少年群体,在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我国。早在2004年,教育部就明确指出,该类游戏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损害,并要求坚决阻止其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。

  为何已被禁止的“死亡游戏”又重新出现在校园里呢?曲姗分析认为,这与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密切相关。她解释道,在长期而固定的学业生活中,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在游戏中寻求刺激和新奇的感受,“死亡游戏”所带来的那种窒息感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好奇心理。当这种游戏开始流行时,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,那些没有玩过游戏的学生也会选择加入其中,以满足融入集体、获取认同等社交需求。

  为了防止“死亡游戏”的进一步蔓延,减少其对青少年的危害,曲姗提出建议:一方面,教师和家长应该加强生命教育,向孩子们严肃说明这类游戏存在的危险性,逐渐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;另一方面,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课间活动的关注,对于此类危险游戏做到及时制止,从根本上杜绝这类游戏的滋生。

  本版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